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(PEMWE)由于具有低能耗、寬功率波動和高動態響應等突出優勢,被認為是耦合可再生能源綠電制綠氫的優選技術,但高度依賴高用量鉑族金屬(目前陰極Pt和陽極Ir用量分別為0.3-0.5和1-1.5 mg/cm2),嚴重制約了其規模應用。近日,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綠色氫能團隊在PEMWE低貴金屬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,在陰極低Pt、陽極低Ir催化劑研究與電解池應用方面取得新突破,相關成果為綠氫制備降本增效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。
在陰極催化劑研究方面,研究團隊通過自發沉積,在部分氧化的Ru納米粒子表面合成了Cl配體和Ru協同穩定的Pt單原子催化劑(Pt1Cl0.5/Ru-NPs@RuOx),該催化劑展現出優異的析氫反應(HER)性能。HER過電位僅13.2 mV(10 mA/cm2),遠低于商業Pt/C催化劑的35 mV。在PEMWE應用中,該催化劑Pt用量降至10 μg/cm2,采用Nafion 115膜在2 A/cm2電流密度下電解電壓為1.76 V,并在 1 A/cm2 下穩定運行超 1000小時,且運行后 Pt 原子未見團聚。研究表明,Cl配體與Ru載體的協同作用形成穩定的Pt-Cl-Pt配位結構,突破了Pt單原子催化劑器件應用穩定性的瓶頸。相關結果發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(論文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nie.202506619)上,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乾森、上海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凌文慧,通訊作者為程慶慶、楊波、楊輝。
?
圖一:Pt1Cl0.5/Ru-NPs@RuOx催化劑HER本征活性及膜電極性能與穩定性
?
圖二:原位光譜闡明活性位點動態演變機制
在陽極催化劑研究中,團隊通過硫摻雜改性 IrO2,成功實現氧析出反應(OER)路徑從傳統吸附演化機理向晶格氧機理的切換。硫摻雜誘導 IrO?晶格膨脹,形成非鍵氧態(ONB)作為電子犧牲劑,在提升催化活性的同時維持了Ir-O鍵級的穩定性。采用該催化劑將Ir用量從常規的1.0~1.5降至0.3 mg/cm2,采用Nafion 115膜與GORE 80μm膜在 2.0 A/cm2 電密下電解電壓分別為1.77 與1.69 V,超過美國能源部2026年目標,且在1.0 A/cm2 下運行1000 小時電壓衰減率僅為 16.6 μV/h。
相關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(論文DOI:https://doi.org/ 10.1002/adma.202507560),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楊晨璐,通訊作者為程慶慶、王國樑、楊輝。
?
圖三:硫摻雜對 IrO2/S 電催化性能的影響
?
圖四:OER反應路徑探究。
這兩項研究分別從陰極 Pt 單原子穩定化和陽極 Ir 基催化劑機理調控出發,顯著降低了 PEMWE 對貴金屬的依賴,為綠氫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。